全国复工:缺人缺原料,时薪加5块,速度要快
2020-03-06 作者:紧固件工业网 来源:11月3-5,上海世博紧固件展 浏览次数:1376
从未想到2020开局如此艰难。
这一个月,中国分为两个部分:湖北,和湖北之外。
这两天,中国又分为两个区域:防人的,和抢人的。
企业“招工难”、“用工荒”
“这是我十几年来看过**缺人的一次!”
“之前每小时19块,现在24块,每个月我能多赚1300块,拼了。”
——这是一名南下深圳务工青年的真实感受。
这是联想工厂开出的每小时24元的“高薪”,诱惑工人们的到来。时薪比以前多了5元钱,涨幅26%,这是几年来联想工厂薪水的巅峰了。
去年开工的时候,火车票已经一票难求。但如今在“新冠”疫情的影响之下,列车上的乘客聊聊无几,车站也空荡荡。像这位务工青年这样决定冒险“南下”的普通流水线工人,如今已经成为了深圳各大企业争相抢夺的对象。
“紧急通知,连夜涨价!”一家工厂在招工信息上打上了这样的标题。
深圳工厂的确太缺人了。政府与企业都使出了浑身解数,包车、包专列、甚至包飞机接送员工返深,希望能解一解工厂的燃眉之急,帮助企业复工复产,逐步恢复生产和经济。
如今,不仅复工难,企业还面临着用工荒。由于疫情,一批员工被封在家里,即使回到工作地也需要自我隔离14天,企业招工难、用工紧张,各省也是用尽“奇招”。
各省开启“抢人”模式
如东莞,对于企业聘用首次在东莞就业员工,东莞奖励企业1000元/人,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重点企业、防控物资保障企业、国计民生企业等成功推荐就业人员的,按普工500元/人、技工700元/人奖励;一次性介绍50人以上的,标准上浮200元/人奖励。顺德类似,对于首次在顺德务工,给予聘用企业奖励1000元/人。
当然,不止是广东省,在包车接人复工方面,浙江就快于广东,霸道总裁式的复工开全国先河;作为制造大省的山东自然不愿落后,不仅复工动作迅速,而且紧盯重点群体,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。各省“抢人”大战可谓是愈演愈烈。
中国制造人的韧劲
但在疫情可控下,抢到了资源,比别人早跑一步,经济早复苏,无疑有超额收益。而防人的地方,只要疫情不出问题,即使经济停滞也怪不到自己头上。
但他自然也不会脱颖而出,不会有超额收益。选哪种策略,这相当于在十字路口做一个选择,需要魄力与担当,也需要敢为人先的韧劲。
中国人的韧劲儿从古至今一直有之,大“疫”当前,亦不后退,合全族之力,不论大小,都在积极响应抗疫号召。
中国的制造业不仅于危难时支援抗疫前线,在生产和经济受到巨大冲击时,在企业、政府、市场各方的努力下,还可以快速的返回常态,尤其是制造人,不怕困难,即使困在家里,也会想方设法尽快恢复生产。
这就是中国制造人的韧劲儿!
放大到一个制造业巨无霸,富士康其实遇到的困难更大,但通过自己造口罩、请院士做复工指导、对员工做复工管理、联合政府招聘员工,现在产能已经恢复到50%左右。
同样,还看到了一个苏州的企业,企业老板没有钱包车去接员工返程,但自己有车,在单位的员工驱车一个一个去接其他员工返程,每个员工回来以后又安排可自由行动的员工给隔离的员工送食物,因为一个项目需要跑去湖北安装设备,又有三个员工主动报名,逆行到湖北。
通过这次疫情,我们更加看好中国制造业的韧性,中国制造人的拼搏精神。
为了推动企业复工复产,各地政府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,因为他们知道,越早生产,对恢复和发展经济越有利。
不仅仅是政府,不仅仅是广东,企业也应该为发展策划,储备了,不仅要让更多技术工人返岗,也要吸引更多新的技术人才,占领先机。
1、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;
2、设置人性化的工作制度,关怀员工;
3、拓展激励方式和渠道,提高技能人才自豪感;
4、加强员工技术教育,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,让员工在工作之余还能不断进取学习。
此外,企业在进行复工复产虽中,人才亦是重中之重,还是要遵循当地政策,应走的程序该走,应履行的环节该履行,认真做好防疫工作,确保安全返岗生产。
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。如今正是国人民共同抗疫的紧要关头,相信那些锐意进取、百折不挠的中国优秀制造企业能挺过这段“阵痛期”,收获更加灿烂的前景。
这一个月,中国分为两个部分:湖北,和湖北之外。
这两天,中国又分为两个区域:防人的,和抢人的。
一些地方严防死守,无通行证禁入,非业主莫入;另一些地方却正在展开抢人大战,专车专列专机专人接人回来上班,加薪加福利招聘新人进厂!
企业“招工难”、“用工荒”
“这是我十几年来看过**缺人的一次!”
“之前每小时19块,现在24块,每个月我能多赚1300块,拼了。”
——这是一名南下深圳务工青年的真实感受。
这是联想工厂开出的每小时24元的“高薪”,诱惑工人们的到来。时薪比以前多了5元钱,涨幅26%,这是几年来联想工厂薪水的巅峰了。
去年开工的时候,火车票已经一票难求。但如今在“新冠”疫情的影响之下,列车上的乘客聊聊无几,车站也空荡荡。像这位务工青年这样决定冒险“南下”的普通流水线工人,如今已经成为了深圳各大企业争相抢夺的对象。
“紧急通知,连夜涨价!”一家工厂在招工信息上打上了这样的标题。
深圳工厂的确太缺人了。政府与企业都使出了浑身解数,包车、包专列、甚至包飞机接送员工返深,希望能解一解工厂的燃眉之急,帮助企业复工复产,逐步恢复生产和经济。
如今,不仅复工难,企业还面临着用工荒。由于疫情,一批员工被封在家里,即使回到工作地也需要自我隔离14天,企业招工难、用工紧张,各省也是用尽“奇招”。
各省开启“抢人”模式
以广东省为例。
在复工奖励上,广东做法非常有针对性,即对于首次来粤务工者,给予企业奖励。可见广东对吸引外地人才来粤,相当重视。
如东莞,对于企业聘用首次在东莞就业员工,东莞奖励企业1000元/人,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重点企业、防控物资保障企业、国计民生企业等成功推荐就业人员的,按普工500元/人、技工700元/人奖励;一次性介绍50人以上的,标准上浮200元/人奖励。顺德类似,对于首次在顺德务工,给予聘用企业奖励1000元/人。
当然,不止是广东省,在包车接人复工方面,浙江就快于广东,霸道总裁式的复工开全国先河;作为制造大省的山东自然不愿落后,不仅复工动作迅速,而且紧盯重点群体,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。各省“抢人”大战可谓是愈演愈烈。
中国制造人的韧劲
说实话,在这样的紧张关头作出抢人决定,是要冒一定风险的:
但在疫情可控下,抢到了资源,比别人早跑一步,经济早复苏,无疑有超额收益。而防人的地方,只要疫情不出问题,即使经济停滞也怪不到自己头上。
但他自然也不会脱颖而出,不会有超额收益。选哪种策略,这相当于在十字路口做一个选择,需要魄力与担当,也需要敢为人先的韧劲。
这种进取心更多体现在企业。
中国人的韧劲儿从古至今一直有之,大“疫”当前,亦不后退,合全族之力,不论大小,都在积极响应抗疫号召。
中国的制造业不仅于危难时支援抗疫前线,在生产和经济受到巨大冲击时,在企业、政府、市场各方的努力下,还可以快速的返回常态,尤其是制造人,不怕困难,即使困在家里,也会想方设法尽快恢复生产。
这就是中国制造人的韧劲儿!
放大到一个制造业巨无霸,富士康其实遇到的困难更大,但通过自己造口罩、请院士做复工指导、对员工做复工管理、联合政府招聘员工,现在产能已经恢复到50%左右。
同样,还看到了一个苏州的企业,企业老板没有钱包车去接员工返程,但自己有车,在单位的员工驱车一个一个去接其他员工返程,每个员工回来以后又安排可自由行动的员工给隔离的员工送食物,因为一个项目需要跑去湖北安装设备,又有三个员工主动报名,逆行到湖北。
通过这次疫情,我们更加看好中国制造业的韧性,中国制造人的拼搏精神。
为了推动企业复工复产,各地政府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,因为他们知道,越早生产,对恢复和发展经济越有利。
不仅仅是政府,不仅仅是广东,企业也应该为发展策划,储备了,不仅要让更多技术工人返岗,也要吸引更多新的技术人才,占领先机。
1、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;
2、设置人性化的工作制度,关怀员工;
3、拓展激励方式和渠道,提高技能人才自豪感;
4、加强员工技术教育,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,让员工在工作之余还能不断进取学习。
……
对老员工的激励,以及新员工的吸纳,手段与方式多种多样,但都要以一颗长期的心态来进行,尤其在疫情期间,切不可以短期利益诱惑新员工,这样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,应从企业全局、长期性出发,宁缺毋滥,并且也要保障员工的切实利益,如此招来的员工才更具备韧性。
此外,企业在进行复工复产虽中,人才亦是重中之重,还是要遵循当地政策,应走的程序该走,应履行的环节该履行,认真做好防疫工作,确保安全返岗生产。
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。如今正是国人民共同抗疫的紧要关头,相信那些锐意进取、百折不挠的中国优秀制造企业能挺过这段“阵痛期”,收获更加灿烂的前景。
- end -